中新社青海祁连3月31日电 题:青海藏区学校:昔日书声在马背 今朝歌声在校园29日中午,终了了早上的课程,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学生走向食堂,一荤一素和一份米饭是初二学生尼杰的午餐。
“我小学4年级以前都在旧校区,宿舍烧煤,冬天都是冷水,脸都不想洗。
”尼杰有些不好意义地笑了,“往常好了,单人单桌,宿舍24小时有热水,食堂的饭菜把戏又多还好吃。
”由于经济展开相对落后,青海藏区还存在教育资源缺乏、师资力气相对单薄等问题。
为此,青海省不时改善藏区学校办学条件,在政策项目和资金布置上给予倾斜,加快藏区教育基础设备改善。
今年53岁的托娃教员,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民族中学的老教员,1985年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民族中学,已有33年。
回想起当时自己上学时的情形,印象最深的就是吃不饱。
“我们上学时,很多同窗都因吃不饱大功告成了,能坚持下来的,后来都有了工作,走出了大山。
”“刚来民族中学时全部都是土坯房。
冬天窗户用塑料布遮挡,外面北风呼啸,里面师生瑟瑟发抖。
坑坑洼洼的空中,需求捡石头垫桌凳维持平稳。
劣质墨汁涂刷而成的木制黑板,粉笔书写后,没多久又要再次刷黑才干用。
”托娃说起了他初到民族中学的情形。
“往常多媒体教室、图书室、食堂,学生还有免费的营养午餐,享用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。
”往常的学校让托娃教员慨叹万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过去自制简单的教具、挂图、小黑板、小卡片、木教鞭已尘封在记忆匣子里。
2017年,祁连县与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联点,完成了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。
天文课上,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讲着,幕布上切换着小动画和直观的图示解说,为他们讲课的“教员”却是一个卡通人物。
“我在这里哦,不要忘了点击我,了解更多的奥妙。
”除了生动诙谐的解说外,“教员”不时会有温馨的小提示。
“我们应用网络技术平台将成都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,学生对这种方式也很喜欢,教学效果比原来的融会贯通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”祁连县教育局副局长、民族中学校长杨德文说,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员也在不时“充电”,学校的各方面比起原来牧区的“帐房学校”,往常真的是昔日书声在马背,今朝歌声在校园。
据青海省教育厅发布数据显现,“十三五”以来,青海省共向藏区6州投入树立资金40.79亿元(钱,下同),树立学校907所,先后实施了中小学规范化学校树立、全面改善贫穷地域义务教育单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教育民生工程,完成了教学点的数字资源全掩盖。
(完)
版权声明: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
声明:本站所有新闻及新闻图片来源于其他网站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!
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0046945号-67
版权所有: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Copyright 2017 大河企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.QQ:3529009033